??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5日訊?東營市廣饒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舉措,麥收期間,高標準農田畝實現小麥穩產增產,讓"豐收在望"變成了"顆粒歸倉"。"三夏"農忙時節,在高標準農田廣饒縣裕耕種植合作社金燦燦的麥田里,機聲隆隆,8臺履帶式收割機正在進行作業,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跨區作業機械隊聯絡人張艷玲表示,他們有8臺聯合收割機,從南方向北跨區作業,主要是收割小麥,每小時能收割10到12畝地,收得比較干凈,丟粒的概率在0.05%以下,與其他輪式相比,鏈條式收割機不壓地,方便農民種地。
看著自家700余畝的麥子地,一臺臺收割機在滾滾麥浪中來回穿梭,金黃的麥子歸入糧倉,合作社負責人孫海濱臉上洋溢著笑容。2021年,廣饒縣稻莊鎮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對中部2500畝農田進行水肥一體化建設,廣饒縣裕耕種植合作社承包的土地恰好在建設范圍內。孫海濱告訴記者,合作社一共有522畝高標準農田,增產效果比較明顯,每畝增產約300斤,按市場價1.5元計算是450元,500畝就多出15萬元,同時也節省人工成本,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小麥的豐收離不開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高標準農田讓"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保障農業穩產增收的現代化、信息化設施一應俱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而確保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孫海濱表示,小麥收割完成后,下一步準備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能多增收一季大豆,大豆畝產大約在250斤,按照目前市場價格3元來算,每畝增收600-700元。
截至目前,廣饒縣現有高標準農田54.3萬畝,全縣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本著引、蓄、灌、排、節并重,旱、澇、堿綜合治理的原則,將基本農田重新規劃調地劃方,以"治水、通水、管水"為重點,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初步形成了完善的麻灣引黃工程體系、小清河預備河引河工程體系和井灌區的機井灌溉體系,保障糧食安全。
閃電新聞記者 王代杰 ?廣饒縣融媒體中心 劉云杰 張思思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46-836180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46-8361801,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