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教育已經進入高度普及化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無數的師生以及自由學習者對優質的教育資源、高品質的教學以及規范化的管理需求日益強烈。目前的教育問題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生的學業負擔及由此引發的身體健康問題;二是教師因教學工作的復雜難以因材施教;三則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導致的教育水平落差。智慧教育通過現代科技與傳統教育的結合,推動解決教育領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讓智慧教育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并落實到每一個個體。
教育是國之根本,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為教育賦予更多的想象性和可能性。先行者早已探好了路,只等后來者大展身手,但施展拳腳并不等同于擺花架子。
政策背書
其實在改革開放后就有發展現代化教育的提議,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人們的想象也只停留在了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上。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工廠等智能學習空間,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智慧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向。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預計2022年突破萬億元大關。
智慧教育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技術融合的智能化教育環境,打造物聯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生態系統,讓教育基于技術驅動,帶來教育系統理論體系、教學空間系統、教學模式等的變革。因此,智慧教育既符合未來教育的目標,也是政府的教育規劃方向。政府一方面在發布的相關文件中多次提及智慧教育,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與企業合作建立示范區推動落實。如科大訊飛于2021年先后中標鄭州市金水區、蕪湖弋江區等地的智慧教育項目,騰訊也于今年4月中標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項目。
《中國智慧教育區域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我國智慧教育從點到面縱深推進,智慧教育環境的構建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已有58.7%的區域把推進學校智慧教育發展納入區域規劃。智慧教育區域政策導向明顯,前景大好。
萬物智慧化賦能教育
人類正在逐步進入人、機、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聯時代,教學也從傳統的社會空間和物理空間成為基于終端、融合線上線下、跨越時空的三維立體式空間。而這樣的教學空間不單是硬軟件的相加,還是結合數據與資源,基于其上的智慧教育場景一體化解決方案。
現在的教育已經由原來的以知識點為導向轉為以問題為導向,現代化社會里需要的是能夠學會思辨、舉一反三的人才,如何基于一個問題推導過程和結果,并圍繞其發散出更多的觀點,在如今的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智慧課堂系統則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沉浸式教學空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創設跨時空的探究式課堂互動環境。如北京理工大學構建了全國高校首個思政課智能交互、沉浸式的學習平臺,以云端新技術塑造智教新范式,從而解放空間、解放思維、解放知識。
一節課結束后,教學流程還不算完成,教學評價是其最后一個步驟。它是導航儀般的存在,可以實時調整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對學生來說,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被激發學習興趣與動力;對老師來說,評價則能起到教學審核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谥悄芗夹g,全過程的數據都可以進行伴隨式采集,通過多模態分析,老師對學生不同學情的掌握就更加胸有成竹,而且還避免了大量題海戰術的效率低下和學生逆反心理。
可以看到,智慧教育的落地場景有很多,但教育整體是一個軟硬兼備、數據驅動、系統融合、平臺聚力、價值賦能的系統性工程。未來,能夠基于自由的核心產品搭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生態+服務"的創新企業無疑會有較大的優勢。
網易有道智慧教育核心有三大產品線:一是為企業和開發者賦能的有道智云AI開放平臺;二是專注于提升中小學教學信息化的智慧教育云平臺;三是提供教學解決方案的有道優課課程平臺。而阿里云的區域協同治理、數字校園、智慧課堂等板塊也亮點頻頻。全面的解決方案,成為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基于教育系統化設計的全新發力點。
中心仍是教育本身
教育智慧化的關鍵是利用新技術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普惠、優化教育結構,而其核心又是以人為本。在這條競爭火熱的賽道上,一些企業通過自身技術實力站穩腳跟,但也有企業只因看到市場就匆忙轉型,憑著"名頭"上線產品和服務,其中的技術實力、服務能力難以知曉。
同時,"差生文具多"的現象會不會同樣在智慧教育中上演?學校強制推行的平板教學或許沒有實現質量的突破,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一流的教學設備,二流的教學水平"成為真實寫照;遍布校園的智能攝像頭原本是為了安全考慮,但通過它識別學生行為動作以達到監視的效果是否是技術的異化;更重要的是,硬件產品上疊加越來越多的功能,到底提升了學習效率還是惰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這些都有待考量。
此外,基于教育強大的導向作用,那些迭代升級的教育產品、海量的學習資源以及教材內容,不僅需要政府嚴格監管,更需要企業自身層層把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幫助青少年提高思辨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能夠在技術變革、信息爆炸的世界上學會明辨是非、獨立行走。
教育的本質是人,技術永遠是手段。因此,守正出新,正道致遠,這需要整個教育行業以及參與其中的各個企業牢記在心。
結語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ㄎ?麥子)
e-Mail:lab@enet16.com
TEL:010-6528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