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腳不靈活,以前最少要爬二十分鐘,現在2分鐘到家了!"
"原來我們都不愿意下樓,裝了電梯以后,每天下樓四五回哦!"
……
當階梯轉為電梯,法院街二、三期的居民,從"爬樓如爬山"的疲憊中解脫。
在法院街二、三期的老式磚混結構房屋外,玻璃電梯井依樓而建,7臺電梯正有序地上下運行著,承載著居民們上上下下的幸福感。
法院街二、三期建于2000年,7個單元里住了將近700余人,小區內60歲以上老人占70%。一級級的階梯,成了居民出行的"難題"。有的老人隔三差五才出一次門,有人買菜也需"按斤掐兩",不然提重物上樓更是"難上加難"。這種"困境"催生了"幫忙下樓"的業務,依據樓層高低,每次花費在40、60、80、100元不等。
"下樓難題"困擾著這里的居民。院子里,不少居民被迫搬離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出門不便,只能搬家,誰愿意離開生活了20年的地方呢?"家住6樓的邵大爺。
民有需,我必應。中南街道辦法院街居委會"聽"到民眾的呼聲,經過協調努力,為這里的居民加裝上了電梯。
電梯加裝好以后,94歲的邵大爺迫不及待地搬回了自己的"老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后,也迎來了"新氣象"。以前很多"足不出戶"的老人,都樂意下樓轉轉,散步、曬太陽、拉家常……小院兒里越來越熱鬧,鄰里間越來越親近。
如今,貴陽市的云巖區天華苑小區、慶豐小區、花溪區溪北小區、白云區艷金花園小區等老舊小區已陸續實現了步梯"升級"電梯,方便了小區居民出門第一步及回家最后一步。
"梯"升幸福感,仍在持續推進中。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杜立
編輯 段筠/編審 李楓/簽發 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