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過后,掀起了冰雪運動熱潮。但是,隨之出現的運動損傷也日益增多??茖W認知運動損傷,并及時就醫,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至關重要。
本期嘉賓
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
骨與關節康復科 副主任醫師 主任 仲榮洲
從事創傷科、骨科、康復科臨床工作20余年,長期從事組織修復重建及肌肉痙攣、攣縮相關的臨床與研究,對肌肉痙攣、攣縮疾病具有豐富的經驗。擅長復雜骨折后遺癥康復治療,運動康復,肌肉攣縮控制,尤其擅長經皮超聲引導下肌肉部分延長術?,F為上海市殘聯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關節僵硬、骨化性肌炎等骨折后遺癥康復治療,高水平運動康復及高水平職業運動康復,尤其擅長肌肉攣縮及疼痛的微創治療。
專家門診時間
周三、周五
13:00-16:30
天天干活做家務,還需要體育運動嗎?
一些從事中、重體力勞動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強度很大,體力消耗很多,就不用參加體育鍛煉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勞動不能等同于運動,更不能替代運動。勞動是一種身體活動,可以使某些組織和器官得到鍛煉,起到一定的鍛煉身體的作用,但勞動與運動畢竟是兩回事。勞動是只限于身體局部的反復活動和固定姿勢的動作,往往是一個或幾個肌肉群在工作,其他部分肌肉用力很小或者根本沒用力。長時間局部勞動的結果很可能造成局部勞損,身體變形,肢體粗細不均,力量不平衡,甚至出現局部長期酸痛,肌肉無力,很大程度地限制身體的活動范圍。而大多運動項目都是多數肌群在共同參與。
其次,支配勞動和支配體育鍛煉的神經中樞位置不同,在勞動之后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使得支配勞動的神經中樞得以休息,使勞動的肌肉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體育鍛煉可以消除勞動產生的疲勞。另外,體育活動還可以調節我們的精神狀態,提高工作的效率。
當然,體力勞動者也需要參加鍛煉。勞動之后的體育鍛煉要注意運動方式和強度的選擇,不宜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以免使得疲勞加深,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冰雪運動有風險嗎?
任何體育運動都是有風險的。體育運動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健康風險,另一方面是損傷風險。
健康風險是指原有疾病或在運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在運動中心臟病發作、中風、低血糖、中暑等。損傷風險是指運動中可能引起的腰損傷、骨折、關節扭傷、肌肉拉傷等風險。
運動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避免在運動中受傷?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們運動的能力,他包括:全身情況對運動的適應,局部對運動的適應。其次,我們對自己運動姿勢有一個了解,我們的運動姿勢是否適應長時間運動。
運動前必須充分的活動開自己的身體,這一點很重要。最基本的方法是:要活動開自己的腳腕、手腕、膝蓋、肩部、腰部,特別是要壓腿,活動中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活動一下手腳手腕、膝蓋、肩部、腰部、腿部即可。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把關節、肌肉和韌帶活動開,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自己在運動中受傷。其實準備運動很簡單,只要自己數拍子,按照拍子的節奏旋轉自己的手腳手腕、膝蓋、肩部、腰部等部位,還可以適當地慢跑10分鐘,把自己的身體充分地活動開,微微地感覺到有點熱或有點汗就可以了。
運動后還需要監測,很多運動損傷不是一下子發生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運動損傷手術后臥床靜養是誤區?
損傷手術后常常有些臥床靜養的誤區,以為只有靜養才能讓組織愈合得更好。實際上,從局部看,組織愈合有一個改造塑性的階段,當組織初步愈合后,只有在受到一定的應力刺激,局部組織會順著應力方向,逐漸加強,而臥床靜養并不能夠促進組織改造塑形,到達運動所需要的強度,運動減少還可以導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嚴重可致肌肉攣縮以及相關關節攣縮,影響關節活動。從整體來看,運動減少使得心肺功能下降,運動能力下降,即使局部組織達到牢固愈合后,運動能力的恢復仍需很長時間才能夠恢復。
《健康智慧屋》由松江區融媒體中心與松江區衛健委、愛衛辦聯合播出,由松江區中心醫院、松江區婦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南部)、上海市第五康復醫院、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松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濟大學附屬養志康復醫院、松江區泗涇醫院合辦。
文字:胡健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