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2日訊(記者 張艷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的《人民法院在線運行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將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規則》支持人民群眾參與在線訴訟和在線調解等活動,將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的互聯網司法規則體系。
22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則》出臺的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介紹,《規則》的出臺必將從司法規則指引和程序約束等方面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規則》共包括五個部分四十五條內容,涵蓋人民法院在線運行的基本原則、適用范圍,確定了人民法院用以支持在線司法活動的信息系統建設、應用、運行和管理要求?!兑巹t》明確提出,人民法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完善智慧法院信息系統,規范應用方式,強化運行管理,以在線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高效支持審判執行活動。
人民法院應當建設智慧服務、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管理、司法公開、司法數據中臺和智慧法院大腦、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運維保障等智慧法院信息系統,保障人民法院在線運行。人民法院在線服務與智慧服務系統其他平臺對接,作為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向人民群眾提供在線服務的統一入口。
許建峰表示,為了更加方便、統一、規范地向人民群眾提供在線服務,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將基于中國移動微法院,進一步升級形成"人民法院在線服務",作為全國四級法院統一面向人民群眾提供在線服務的統一入口。
《規則》還明確了人民法院在線運行的各項活動依托的平臺及其應用方式。明確了從用戶注冊管理、登錄和身份認證、在線調解、在線立案、在線交費、在線材料提交、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在線證據核驗、在線舉證質證、在線證據認定、在線閱卷和查檔、在線庭審、在線送達、在線保全、在線委托鑒定、在線服務咨詢、在線審理、在線執行到在線歸檔全流程各類主體的應用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全流程在線訴訟、調解需求。
《規則》提出,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依法、自愿、合理的原則,可將訴訟、調解等環節由線上轉為線下,或由線下轉為線上進行;人民法院在線運行方式支持部分參與者采用線上、其他參與者采用線下的方式參與訴訟、調解等活動,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此外,《規則》還明確了人民法院信息安全、運行維護等運行保障要求。明確了人民法院在線運行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運行維護保障、信息系統管理、數據管理、應急和故障管理、合作供應商管理、內接系統管理、外接系統管理、宣傳推廣和培訓演練等要求,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機制,遵循"安全、必要、最小范圍"原則實現數據共享和安全管控,保證在線訴訟、在線調解等司法活動中的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商業秘密、保密商務信息、審判執行工作秘密等數據依法予以保密,不被隨意泄露或非法向他人提供。